欢迎访问石家庄铁路轨道交通专修学院官方网站!

学院新闻 我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我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我国市域(郊)铁路的现状与未来

2025/10/7 9:39:18

市域铁路源于铁路行业的市郊铁路,我国早期市郊铁路主要为铁路及大型矿厂企业职工服务,列车等级低,速度慢,开行数量小,服务对象也比较单一。


国外发达国家的城市如东京、巴黎、伦敦等城市的市域铁路,其主要作用是服务城市和市郊、中心城市和卫星城的客运服务,是一种可以有效解决城市周边郊区交通问题的轨道交通系统。


我国市域市郊铁路起步较早,最早的市郊铁路可以追溯至1903-1914年的抚顺电铁,在20世纪70-80年代,当时的市郊列车发挥过相当重要的作用,市郊客运量占比较高。1975~1980年间,铁路市郊客运占总运量比重达25%左右,此后开始逐步下滑,每隔5年,市郊客流量下滑5%左右,至2000年,市域铁路客运量占总客运的比重已萎缩至5%左右,在城市客运领域里所占的份额已经微乎其微。


由于当时我国铁路干线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客货运输,铁路枢纽地区的枢纽车流组织也十分繁忙,在既有铁路运能普遍紧张的情况下,市域列车日开行的对数极少(仅有1~2对)与干线客货列车混跑的市域列车,也主要为铁路职工的通勤服务。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以及铁路通过能力限制的共同影响,市郊铁路客运量逐年下降,部分城市只开行了专供铁路职工的通勤列车,只能解决沿线铁路职工上下班的交通问题,顺带解决部分沿线居民的出行需求。


随着大城市都市圈范围的不断扩大,城市群的内在联系的不断增强,原有的“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体系难以适应这种高强度、多样化、高频次、强时效的市域交通通勤的需求特点。加快市域铁路的发展,能够补足短板,突出轨道交通对城镇化地区的支撑,有利于形成多元化、多样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不能仅仅发展主城区内的地铁和轻轨,也应该包括发展市郊铁路,辐射主城区以外的市郊地区。


市域铁路从城市核心区的铁路车站呈放射状向外延伸,把一系列环绕主城区的中小城镇连接在一起,形成以大城市市区为中心,由市域铁路连接众多中小城镇组成的大城市群。


市域铁路的里程在60公里左右,可以形成一小时通勤的大都市区,这既避免了大城市摊大饼式的发展,又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大都市市区人口的密度,发挥了大城市群的集聚经济,同时又避免了人口在市区过度集中的弊端。


2015年以前,我国市域铁路主要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规划建设了相应的都市圈市域铁路网,市域铁路规划以放射式布局为主,与城市轨道交通单点或多点换乘。


截至2022年,全国10余个省市已运营市域铁路线路20余条,运营总里程千余公里,绝大部分为既有铁路线改造。此外,在北京、广州(东莞、惠州、珠海)、成都、上海、温州(金华、宁波、绍兴)、深圳、南京、沈阳、本溪、包头、海口、天津等28座城市的27条市域铁路正在建设,里程达到1434.78km。


截至2022年,北京已开通市域铁路线路有4条,分别是S2线、城市副中心线、怀柔-密云线、通密线,总里程353.5km,车站22座。


广州共开通市线6条:S1-S6线,总里程556.95km,车站93座。此外,具有市域快线功能的地铁线路有广州地铁14号、18号、22号线。


成都开通了成灌铁路和成都快线18号线。其中,成灌铁路作为我国首条市与铁路,起于成都站,止于都江堰市青城山站,线路全长94.2km。这条铁路沿线的许多市县和成都市中心城区在工作日形成了通勤通学客流,在周末或节假日形成了以购物、休闲、娱乐和旅游为主的弹性客流。


南京已开通运营市域铁路6条,分别是S1线(机场线)、S3线(宁和线)、S6线(宁句线)、S7线(宁溧线)、S8线(宁天线)、S9线(宁高城际线),均采用地铁制式,由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运营管理,六条线路总长244.9公里,共设置至73座车站,打通了南京市南北交通脉络,加强了南京主城区与远郊各区(六合、高淳、溧水)之间的联系,甚至临近南京的安徽城镇的联系。


上海市目前已获批的市域铁路有嘉闵线和机场联络线。其中机场联络线是市域线网络中东西向骨干线路,连接了浦东机场和上海虹桥两大机场,线路全长68.6km,途经闵行、徐汇、浦东三区,全线设站9座,平均站间距8.5km,列车最高运行时速160公里,采用AC25千伏供电制式和CTCS-2+ATO列车运行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