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石家庄铁路轨道交通专修学院官方网站!

学院新闻 我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我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为什么现在乘火车听不到了“咣当”声:铁路钢轨的变迁

2025/7/12 10:22:13

以前人们乘坐火车时,总会听到伴随列车前进时的“咣当 咣当”的声音。这声音如同一首美妙的旋律,已然成为乘坐火车时的标配乐音,如催眠之曲,萦绕于脑海之中。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种标配的“咣当咣当”的声音,已经悄然离去,火车开始变得安静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秘密就藏在钢轨里。


铁路之所以称为“铁”路,是因为在路基上铺设了“铁”轨,后来又被称为钢轨。列车在铁轨上运行,所以被称为铁路。“钢轨”的变迁与发展,烙印着铁路一个个时代变化的印记。


钢轨按钢材种类可分为:普通锰钢钢轨、硅铜合金钢钢轨等,在铁中加入硅可以提高钢轨的硬度,加入铜可以提高钢轨的耐磨性。


钢轨的型号按照每延米的质量来划分,主要型号有38kg每米,43kg每米,50kg每米,60kg每米等,此外,还有少数线路使用45kg每米的钢轨。目前,我国干线铁路均已使用60kg每米的重轨。有些城市的轨道交通,比如地铁、城际铁路采用的是60kg以下的轻质钢轨,所以这样的线路又成为城市“轻轨”。


钢轨是我国铁路最早实现国产化的装备。清光绪年间的1899年,株洲到萍乡铁路开工建设,铺设的就是汉阳铁厂生产的铁轨,约占30%,其余70%由比利时考克里尔(Kockerill)钢铁公司制造生产,株萍铁路用的是每米85磅钢轨,换算成国际单位约重38.5kg每米。


此外,清末修筑的平汉铁路、粤汉铁路、正太铁路、南浔铁路、津浦铁路等,所用到的钢轨,大多也都由汉阳钢铁厂自主生产。


由湖广总督张之洞兴办的汉阳铁厂,从1894年投产到1924年停产,30年间共生产了3300公里的铁路钢轨。已知最早的“汉阳造”钢轨珍藏于中国钢铁博物馆,为1899年生产。


1949年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规定,每隔100公里至150公里线路设置工务段一处,每隔10公里至15公里线路设置养路工区一处,专门对钢轨进行保养和维护。


以浙赣铁路为例: 1959年,浙赣铁路换轨大修,将轻质杂轨更换为43公斤每米的钢轨,线路容许时速提高至60~90公里;20世纪70年代,浙赣铁路第二次换轨大修统一更换为50公斤每米的钢轨,同时将木枕更换为水泥枕;1991年,浙赣铁路第三次换轨大修,统一更换为60公斤每米的重轨,线路允许时速提高至90~100公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铁路钢轨大多为12.5米长的短轨,以鱼尾板加螺栓连接起来,钢轨节与节之间留有缝隙,填充塑料片,以防止热胀冷缩导致钢轨扭曲变形。改革开放之后,不少干线铁路区段改用为25米长的长轨,但是节与节之间依然留有缝隙。


正因为钢轨与钢轨之间存在缝隙,当火车车轮通过缝隙之时,就会发出“咣当咣当”的声音,由于线路上各根钢轨的长度相等,于是这些“咣当咣当”的声音就会变得有节奏起来,有经验的铁路工作人员根据“咣当咣当”之声节奏的快慢,就可以大致判断出列车的时速。


当然,这些“咣当咣当”之声并非是好事,除了影响列车运行速度,增加运行噪声之外,机车车辆驶过钢轨接缝时,还会对车体造成巨大的冲击力,缩减设备的使用寿命,也会增加列车的震动。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科学技术取得了不断进步,无缝钢轨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铁路中,铁路建设者将一根根钢轨焊接起来,消除轨缝,形成无缝钢轨,火车飞驰其上,没有了车轮冲击钢轨接缝的噪音和震动,火车的速度也为之提高了不少。


目前,我国铁路干线均已改造为无缝线路,所以现在大家坐火车时,无论是既有线路还是高铁,“咣当咣当”的声音再也听不到了,已经成为一种永久的回忆和历史。